青山不负人,学子踏青寻产业新机
翠竹拔节、茶园飘香、山水如画,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人与青山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近日,武夷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带着“人与青山两不负”的深切期许,踏上了一场探寻绿色产业活力的见证之旅。他们走进蓬勃发展的竹笋工厂,徜徉于生态优美的国家公园,深入氤氲茶香的田间地头,以青年视角触摸茶、竹、旅游三大绿色产业跳动的脉搏,感受其如何注入“新血液”、焕发“新活力”,并最终化作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喜悦源泉。
图为实践团队大合照
循绿而行,探两山转化实践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实践。为深刻理解,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见证生态富民的生动样本,武夷学院组织本次社会实践。团队聚焦茶产业、竹产业、生态旅游业这三大依托本地优质生态资源禀赋发展的绿色支柱产业,旨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探寻其焕发新活力的创新路径,见证其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切身感受产业发展背后的智慧、汗水与收获的喜悦,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强大生命力。
步履丈量,三产焕新见真章
7月1日,武夷学院师生奔赴武夷山市上梅乡,开展“竹产业调研:绿竹生金,非遗赋能”活动。师生们深入走访竹林培育基地,了解科学种植技术;探访竹制品加工厂,见证从原竹到精美物件的蜕变;踏入竹文旅融合项目,感受生态与文化交织的魅力,全方位调研竹资源培育、加工及文旅融合全产业链,探寻“绿竹变金竹”生态惠民路径。当日,团队与香港大学学子联动,先参观武夷学院水土保持基地,聆听老师讲解植物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学习科技护绿经验;后沉浸式体验竹编非遗,从坎竹、刮青等工序起步,在工匠指导下编织竹艺品,亲身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之妙。活动借竹产业精深加工、非遗传承,实现价值跃升,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凸显生态惠民与文化传承互促的亮点。
图为武夷学院学子与香港学子合照
7月3日,武夷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围绕生态保护开展调研,聚焦生态旅游承载力探寻“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路径,同时还与上海市华东模范学校中学生共赴武夷宫与宋街感受千年文化底蕴;
此次活动亮点显著,通过在南入口游客中心的采访与问卷收集到游客对生态旅游的反馈及建议,在水质自动监测站了解到科技为生态保护“护航”的实践,更调研发现武夷山以“生态+非遗+产业”模式,将传统茶文化、非遗竹编技艺与现代需求结合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既为生态保护提供思考,也深化了团队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7月7日,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联合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伟大变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两校师生走进武夷山“三茶”统筹馆、燕子窠生态茶园、武夷山博物馆及大王峰等地,通过实地调研、学习交流,深入了解武夷山茶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此次活动亮点纷呈,不仅搭建了两校学术交流平台,让学子沉浸式感受传统农业与现代生态理念的融合,还通过茶农展示的传统种茶技艺与“茶-林-草”共生等现代生态种植模式的对比,展现茶产业守正创新之路,更在博物馆千年茶史、大王峰生态观察等环节中,让学子深刻体悟“三茶”统筹内涵及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为青年学子播下服务乡村振兴的种子,也为两校深化生态领域合作奠定基础。
三次实践紧扣绿色发展主线,通过跨校协作、科技赋能与文化挖掘,揭示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共赢路径。青年学子在行走中体悟“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刻内涵,坚定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念。
知行合一,多维成效促共鸣
在“人与青山两不负”的实践征程中,绿色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书写发展新篇。社会实践队员们走访多地,深入探寻武夷山生态产业的致富密码。活动中,实践团队先后深入竹产业基地,了解竹制品创新工艺与市场拓展;走进国家公园,探究旅游产业融合生态保护与游客体验提升的发展模式;参观茶产业园区,学习茶叶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流程。此次实践成效显著,于社会而言,实践团队通过宣传实践见闻,唤起大众对生态富民理念的关注,鼓励各地依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思想,挖掘自身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对产业来说,实践团队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竹、茶及旅游产业,吸引更多人关注,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对实践团队自身,这次实践极大提升了专业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也增强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队员们对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沃土育新机,生态富民绘宏图
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继续深耕绿色发展之路。社会实践队员们感受到拥有蓬勃生命力的武夷山生态产业正以蓬勃的生命力不断成长。武夷山生态富民,靠守护好山水来发展经济。未来会继续守好生态底线,让绿色资源变成富民资本,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保护者受益。同时拓宽绿色就业路,让百姓从生态中得实惠,走生态好、百姓富的路子。武夷山劳动人民不会忘记哺育他们的这片热土,相信在“人与青山两不负”理念的指引下,绿色产业将持续迸发活力,不仅让青山永驻,更让百姓富足,为中国式现代化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燕子窠与讲解人员学习茶产业知识 杨兆青 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