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 双引擎助力提质升级 国产重器迈向智能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5-07 09:47 文章来源:网络  阅读量:10217   会员投稿
当前位置:一线聚焦 >> 资讯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我国面向2030年要部署一批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也即“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其中第一类项目就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作为国家支持的战略重大项目,航空发动机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决定了它国之重器的地位不可动摇。

而评判航空发动机优劣与否的其中一个关键标准,就是它的发动机叶片。航空发动机叶片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飞机的“心脏”,其表面细微裂纹或损伤若未被及时检出,就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发生。所以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发动机叶片的检测精度与效率直接关系着航空飞行的安全。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由本科生王纪之领衔的学生科研团队,经过孜孜不倦地科技创新研究,成功研发出了“AR增强现实+自适应AI算法”双引擎驱动的航飞叶片智能检测系统,巧妙地将人工经验与机器算力深度融合,把传统的单一人工检测模式向“人机协同、实时决策”的智慧化方向升级转进,在这一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让国产重器迈向了智能新征程。

王纪之团队曾在调研中发现,即便是国际先进的进口检测设备,也存在误判率高、维护成本昂贵等诸多问题,部分案例中甚至还有过一颗传感器螺丝松动便导致了数十万元直接损失的惨痛教训。

这也激发了他们一定要自己研发来解决问题的决心。现在他们研发的“人机共智”系统,让检测人员通过AR眼镜实时获取叶片三维模型、历史损伤数据及算法实时分析结果,结合自适应机器学习算法动态优化检测参数,相比传统检测只能依赖人工目视与经验判断,仅单次检测就要耗时长达40分钟,复杂缺陷漏检率高达15%等缺点,已经成功地让裂纹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5%,检测时间压缩至15分钟以内。同时,系统还能通过智能预测模型预判叶片寿命周期,提前规划维护策略,减少非计划停机带来的经济损失,真正做到了提质升级的跨维度式创新。

扬帆起航   双引擎助力提质升级  国产重器迈向智能新征程

项目启动以来,也受到了“院士顾问+企业专家+高校导师”的跨学科商端复合型专家团队的精心指导,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生态链式完美闭环,解决了许多创新项目只能待在“象牙塔”,无法落地实施的逻辑设计问题。

项目负责人王纪之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前瞻性、引领性的研究方向,加大跨学科交叉研究力度,用多学科交叉思维来不断探索AR与数字孪生、5G远程协作的深度融合,让‘智慧检测’从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工业现场。”

青年志冲天,他们敢争先。从依赖“老师傅经验”到拥抱“人机协同智慧”,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的学生团队燃烧梦想,向阳而上,展现了青年科研力量在国产重器智能进程中的勇敢担当,就如负责人王纪之所言:“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片‘工业心脏’的跳动都清晰可察、安全可控。”

浪高且看弄潮儿,扬航起帆正当时。站在新的前进起点上,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的学生团队成员们更觉责任重大,愿景可期。他们将继续矢志自强,锐意创新,以青年科研弄潮儿的矫健之姿,手持红旗,奔走在国产重器智能化的新征程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一线聚焦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免责声明: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6- 一线聚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