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潍坊仲弘堂经方三法医学科技中心的李兴山,宛如一位执着的探索者与坚定的传承者,凭借着对中医的无限热爱与深入钻研,在经方领域不断深耕,为中医的复兴之路点亮明灯。他的经历与探索,不仅承载着个人对中医事业的追求,更折射出中医在新时代谋求发展的希望与方向。
一、坚定初心,立志复兴中医
(一)契机触动,立下宏愿
2025年4月22日深夜,在回潍坊的列车上,李兴山辗转难眠。彼时,他刚刚参加完中国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央视《力量》栏目演播大厅的选题规划会。当听到栏目组要寻找一百位奋斗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为他们拍摄纪录片讲述成长故事时,李兴山内心激动不已。他深知,这或许就是自己为中医发声、助力中医复兴的绝佳机会。李兴山一直坚信,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璀璨明珠,不能被埋没,他立志要为中医的复兴做点实事。多年来,他在中医领域的探索,也正是源于这份想要弘扬中医的初心。李兴山表示,从那一刻起,他更加坚定了要将中医经方的魅力展现给大众,推动中医复兴的决心。
(二)中医现状,引发思考
李兴山在长期的从医经历中,深刻感受到中医发展面临的困境。他发现,当下许多中医经典古籍被束之高阁,只有少部分中医在坚持学习运用。有一次,李兴山与市中医院的某位内科博士后主任谈起《伤寒论》经方,对方竟然不屑地说“现在谁还学《伤寒论》啊”,原来这位主任主要是用西医的方法治病。这让李兴山痛心不已,他认为这样占据重要资源的中医从业者,却对中医经典缺乏重视,实在是中医的悲哀。李兴山意识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入挖掘中医经典的内涵,找到适合现代中医发展的道路。
(三)个人经历,坚定信念
李兴山的中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他也曾因中药治疗水平不佳,长期只给病人做针灸治疗。然而,针灸在治疗内科病等方面也存在效果有限的问题。2005年秋天,李兴山爱人的朋友得了黄褐斑,他领着患者去找市中医药的邱主任治疗,经过一个多月,斑也没有多大改善。这件事对李兴山触动很大,他开始反思中医的现状,猜测这可能是大部分主流中医的真实水平。经过反复思考,李兴山觉得中医的希望应该在被忽略的中医四大经典当中,于是他一头扎进《伤寒论》的学习之中,这一学就是多年,并且持续深入研究,这份经历也更加坚定了他推动中医复兴的信念。
二、深耕经方,探索中医奥秘
(一)经方实践,见证疗效
李兴山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运用经方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深刻体会到经方的神奇疗效。2022年,李兴山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他战友的岳母。这位患者心绞痛很长时间,每天躺在床上,不愿意去医院看病,因为她已经在服用八种药。家人强行带她来看病时,她胸前阵发性刺痛,已蔓延到整个胸部,痛苦不堪,还伴有头晕、干哕、嗳气、口苦、口干、晚上憋气、大便硬如羊屎蛋等症状。李兴山经过把脉、看舌苔,判断她是胃胆实火,影响心脏所致。于是,李兴山给她开了五剂大柴胡汤,并加了几味药。两天后,患者干哕、胸痛大减,头晕减轻;十天后,口苦口干减轻,头晕轻微,胸痛痊愈;十五天后,便秘痊愈,潮热汗出减轻,上午饥饿感减轻。患者心情大好,脸上逐渐露出轻松的笑容。大柴胡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经方,李兴山经常运用它治疗胃胆实火、胆石症、胰腺炎、肝脏胰腺癌症等疾病,且常常能药到病除,这让李兴山更加坚信经方是中医的瑰宝。
(二)学习之路,曲折艰辛
李兴山学习《伤寒论》的过程充满曲折。自2005年决定深入学习《伤寒论》后,他阅读了大量后世医家对《伤寒论》的注解书,但这些注解书“汗牛充栋”,却没有一家获得广泛认可,还出现了各种流派。李兴山曾经学习过冯世纶老师的“三部六病”学说,也曾拜读过黄煌教授的“药证”大数据学说,但总觉得《伤寒论》如靴内之痒,雾中之花,难以真正把握其精髓。他也曾做过数种医理模型,最终都因觉得肤浅而弃之不用。然而,李兴山没有放弃,他不断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伤寒论》,在这条充满艰辛的学习之路上,李兴山始终坚持不懈,为的就是能够揭开《伤寒论》的神秘面纱。
(三)重要发现,突破创新
2013年冬天,李兴山在青岛工作期间,偶然购得河北威县衣之镖老师写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研究》一书,如获至宝。书中与《伤寒论》有关的内容让他兴趣倍增,后来他又多方搜集衣老师著作,逐渐对《辅行诀》有了清晰的认识。李兴山发现,《辅行诀》转录了《汤液经法》中的部分方剂,其中“二旦、四神汤”共十二个古方对他影响最大。书中明确记载,医圣张仲景就是根据这套方子写成了《伤寒论》,且这套方子确实是《伤寒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那些方子。李兴山认为,二旦四神汤就是《伤寒论》写作的蓝本,是它的核心和灵魂。顺着这个思路,李兴山把《伤寒论》条文中所有关于病机的内容挑出来做分类研究,发现仲景医理包含明暗两条线,明线医理是六经辨病,暗线医理是气血升降和五脏轮转,这一发现是李兴山在中医经方研究道路上的重大突破。
三、创立学说,构建经方体系
(一)经方三法,诞生历程
通过对《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深入研究,李兴山发现二旦四神汤、《伤寒论》六病辨治法、《辅行诀》五脏病辨治法是一脉相承的系统医学体系。于是,“经方三法”的概念诞生了,分别是伊尹四象病辨治法、仲景六病辨治法、弘景五脏病辨治法。年少轻狂的李兴山,自以为这是石破天惊的发现,他与几位大佬交流此事,却连回应都得不到,发论文代价也不小。万般无奈之下,李兴山一咬牙,自费出版了《汤液医法一》。虽然现在看来当时的做法有些幼稚,但这却是李兴山创立经方三法学说的重要一步,为他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名称演变,内涵升华
去年冬天,一位青岛某中医教育公司的星探找到李兴山,想要录制网课推广他的“经方三法”。在交流中,星探听了李兴山讲的伊尹四象病辨治法后,说:“有阴阳,有四象,这不是太极吗?”这句话点醒了李兴山。他反复确认后,将“经方三法”的名称分别改为:伊尹太极医法、仲景六病医法、弘景五行医法。名称的演变不仅是文字的改变,更是对经方学说内涵的进一步升华。李兴山认为,二旦汤治疗阴阳升降病,四神汤治疗四象盛衰病,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理念相契合,这让他对经方学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深入研究,完善体系
目前,李兴山的《伊尹太极医法》已经六易其稿。他为其量身打造了中医医理,其中最难的脏腑功能这个部分,也基本上改造完成。李兴山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查阅古籍、结合临床实践,对经方三法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入剖析。他表示,要让经方三法成为一个完整、系统且实用的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李兴山的努力和坚持,使得经方三法体系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中医领域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学说。
四、传承先辈,激励自我前行
(一)缅怀先辈,继承遗志
2022年中秋节,李兴山发起成立“仲弘堂”。“仲”指张仲景,“弘”指陶弘景,李兴山以此来缅怀这两位中医先辈,继承他们的遗志。张仲景著有《伤寒论》,为中医临床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陶弘景著有《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对中医用药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李兴山认为,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医的贡献不可磨灭,自己成立仲弘堂,就是要将他们的学术思想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仲弘堂,李兴山经常组织学习活动,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张仲景和陶弘景的著作,力求从先辈的智慧中汲取力量。
(二)榜样力量,激励探索
在中医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张仲景、陶弘景一样的名医,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李兴山不断探索。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昌邑的黄元御是一位《伤寒论》大家,巅峰时期曾担任皇帝御医,随驾游历江南,晚年寓居江南著书立说,其主要学术特点是一气周流、四象轮转,这与李兴山研究的二旦四神汤医理、《伤寒论》暗线医理是一致的。差不多同时代,在诸城的臧应詹,精通《伤寒论》,医术通神,关于他行医授徒的故事更是令人赞叹。这些名医的榜样力量,让李兴山明白,中医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不懈努力,他也将以这些先辈为榜样,在中医经方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探索更多的中医奥秘。
(三)自我激励,持续发展
李兴山深知,推动中医复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他经常激励自己,要保持对中医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李兴山会回顾自己的初心,想起那些因经方受益的患者,以及中医先辈们的伟大成就,从而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李兴山表示,他将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完善经方三法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为中医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展望未来,共绘中医蓝图
(一)开放包容,融合发展
李兴山认为,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不断吸收融合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应该有足够的胸怀。未来的中医发展,必须要坚守“上古经方医学”这个主干,把后世医学作为主干的延伸枝杈,甚至吸收西医的精华部分。李兴山举例说,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与西医的精准诊断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他倡导中医界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与其他医学体系交流合作,推动中医的创新发展。
(二)培养人才,传承薪火
李兴山深知,中医的复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他计划通过仲弘堂,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教育活动,培养更多热爱中医、精通经方的专业人才。李兴山表示,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学习中医经典理论,还能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中医队伍中来,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李兴山相信,只有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中医人才,中医的薪火才能代代相传,中医复兴的梦想才能实现。
(三)弘扬中医,走向世界
李兴山的目标不仅仅是在国内推动中医的复兴,他还希望将中医弘扬到世界。他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应该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李兴山计划通过与国内外的学术机构、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认可中医。他相信,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医将在世界医学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李兴山,这位来自潍坊仲弘堂经方三法医学科技中心的中医探索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他在经方领域的深耕细作,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对中医复兴的坚定信念,激励着无数中医人奋勇前行。在李兴山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医的希望,相信在众多像李兴山一样的中医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医必将迎来复兴的辉煌时刻,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