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计算机(大数据)学院“候鸟归巢”实践团于2025年7月8日至21日赴安徽省淮南寿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防汛一线,走近航运职工
7月9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候鸟归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寿县正阳关航运公司,慰问防汛一线干部职工并送慰问物资。实践团成员抵达后,走进公司驻地,听工作人员结合防汛形势图讲解航运人在汛期核心任务。此行让成员们了解航运公司关键作用,被一线职工奉献精神打动。领队老师表示,这是表达敬意、让青年学子认识国情的机会,将激励同学转化感动为成长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合照)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2025年7月10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候鸟归巢”实践团队赴寿县正阳关镇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在张贵强讲师、张琳琳书记带领下,团队与镇党委宣传委员程少龙等开展座谈交流并举行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双方围绕组织联建、人才共育、科技赋能、文化振兴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共识,将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专题研讨等活动。此次校地合作既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实践平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服务基层的青春风采。
(图为全体成员与镇领导合影)
访古知传承,实践悟乡情
2025年7月10日,安信工“候鸟归巢”实践团赴淮南正阳关镇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活动通过“理论+实践”双线并行的方式,邀请当地教师汪洋讲解三阁艺术历史,非遗传承人黄学军现场展示"高、难、险、美"表演技艺并指导成员实践体验。活动让青年学子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深刻认识到三阁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瑰宝的价值,有效增强文化传承保护意识。此次实践为传统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展现新时代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师们合影)
百锻千磨铸匠心,薪火相传续华章
7月13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候鸟归巢”实践团在张贵强老师带领下,赴寿县正阳关镇张家铁铺开展“三下乡”活动。百年铁铺见证正阳关商贸辉煌,同学们在传承人指导下体验拉风箱、锻打等打铁工艺,感受传统技艺精妙。走访发现古镇多数铁匠铺已闭门,仅张家坚持手工锻造,引发师生对非遗在现代化冲击下如何传承的思考。安信工学子用青春为文化保护注入新活力,续写新时代传承故事。
(图为全体实践成员与铁匠铺匠人合照)
躬身入镇察实情,对话乡民谋振兴
2025年7月12日,安信工“候鸟归巢”实践团赴安徽寿县淮南古镇考察乡村振兴成效与历史文化保护。他们走访正阳自来水厂,了解到乡村振兴改善了基础设施;漫步古镇,感受其历史韵味与人文魅力。队员们表示将以青春之力为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实践团走访正阳自来水厂)
访百年商铺,听银发记忆
7月12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候鸟归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老师带领下,走进淮南寿县正阳关镇开展“探寻古镇文化,传递青春温暖”活动。队员走访百年老店,了解当地商贸变迁史,还慰问乡村老人,聆听抗战往事等。此次活动是场文化对话,学子们感悟古镇记忆与人文温度,用行动证明青春需担当,为古镇振兴助力。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老人合影)
铭记革命历史,永续红色基因
2025年7月13日,安信工“候鸟归巢”实践团前往安徽寿县丰庄镇五里村茅延桢烈士墓,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英烈精神”活动。成员们敬献鲜花、肃立默哀,讲解员汪洋讲述烈士事迹,让大家深受教育。之后,成员们顶着烈日清理墓碑旁杂草。此次活动让成员们铭记英雄精神,牢记使命,明晰前行方向,勇毅笃行。
(图为全体成员默哀)
楚风醇厚,文脉寻幽
2025年7月1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候鸟归巢”实践团赴安徽寿县楚文化博物馆开展文化调研。在讲解员引导下,成员重点参观青铜器、漆器等镇馆之宝,了解楚文化历史背景与内涵,震撼于“错金银云纹铜樽”等文物展现的楚人信仰与开拓精神,也从漆器中领悟楚文化哲学思想。此行旨在增进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成员们表示将继续探寻宣扬地方文化,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图为全体成员合照)
在此次文化实践活动中,“候鸟归巢”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体验非遗文化、感悟传统魅力,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与担当。通过沉浸式学习三阁艺术、对话非遗传承人,团队成员不仅加深对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解,更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的使命。展望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让青春成为延续中华文脉的鲜活力量,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热情。(文/孙琴琳 图/刘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